Q3新增银幕2563块 是否促进电影票房

Q3新增银幕2563块 是否促进电影票房

中国投影网投影幕资讯 来源:东方早报 2011-11-4 10:29:45 编辑:风随行 [ ]
  【中国投影网资讯】从票房收入上来讲,中国电影业的高歌猛进势头毋庸置疑——继2010年内地总票房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后, 2011年前三个季度内地票房总额就达到了95亿元,随着票房大户贺岁档的来临,2011年的内地票房总额显然会续攀新高,保持去年63.9%的井喷式增长速度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但维持30%左右的增长势头,显然可以预期。

  不过在高涨的票房数字背后,却是影院数和银幕数的苦苦支撑:今年前三季度,内地新增影院630家,新增银幕2563块,放映阵地的扩张有效拉高了票房的增长,但同期单块银幕平均票房数却从163万元下滑到了108万元左右,超过三成的降幅无疑显示了终端利润率的下降,从商业角度讲,这比单纯的票房总数可能更加说明问题。

  事实上,进入2011年以来,国内电影市场始终波澜不惊,能引起广泛关注的,还是《功夫熊猫》、《变形金刚》、《哈利·波特》这些好莱坞票房炸弹,国产电影一直缺乏令人亮眼的力作。暑期档、中秋档、国庆档都平淡乏味,一些国产大片虽然靠视觉特效和高密度的宣传攻势抬高了票房,但在口碑上却乏善可陈,三个季度下来,能够制造话题,引得老百姓街谈巷议的国产电影作品基本没有。

  这首先凸显了中国电影人才匮乏的现实,毫无疑问,现在能够扛起票房的内地导演还是那几个年过半百甚至花甲的老面孔,一旦他们没有作品出手,能顶上的新鲜力量凤毛麟角。电影显然是一个青年文化氛围浓厚的领域,总靠功成名就的老导演们撑场面,绝不是长久之计。曾几何时,港台导演的进入,的确给内地电影界输送了新鲜血液,但囿于他们自身的局限性,指望港台同胞扛起大梁,现在看来也不现实。其次,中国电影的类型片种还没能培育起来,前三个季度看下来,除了几部青春恐怖片收获了票房惊喜(当然绝对数字也不大)以外,基本没有成型的类型片能拿出手(更糟糕的是,似乎还把港产武侠片、动作片等几个华语类型片拖下了水)。

  在好莱坞的文化霸权下,中国电影的原创力匮乏已经暴露无遗,不过从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来看,问责也不能全怪罪到中国电影人的头上。事实上,从文化经济的角度而言,中国电影在新世纪才刚刚腾飞,还没有摆脱电视传媒的强势冲击,又赶上了互联网的日新月异,在铺天盖地的新媒体“打压”下,中国电影完全是先天不足的;而好莱坞在电视和互联网咄咄逼人之前,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宝贵积累,这使得他们在全球电影版图中抢得了先机。

  即使是这样,好莱坞的票房产出在全美的GDP份额中也是微乎其微。从20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美票房总额只占到了美国GDP总量的0.1%,而中国的同期比例则是0.025%,由此来看,无论中美,电影产业的基本面并不强悍,纵使加上相关产业和衍生产品,也不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力部门。就国内的文化产业格局而言,2010年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就已达到349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收入逾600亿元,刚过百亿元的电影总票房与之相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将加速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这一进程中,游戏产业和新闻出版业的引领作用将十分明显,相较而言,电影业对文化产业的直接拉动,无疑相当有限。

  但是,电影无疑承载着巨大的精神层面的意义,并不能仅从“产业”的层面予以考量。

  电影的传播效果是谁也不敢小觑的,所以,即使电影是一个投资大、回报低、周期长、风险高的行业(据说今年前三季度约九成国产电影都是亏损的),还是有大量的资本热钱在向其流动,对这些带有鲜明资本意志的热钱来说,电影本身的票房其实并不重要,他们所看重的,乃是电影所带来的传播效用。电影赔了,但从业人员并不赔,明星们的片酬水涨船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薪酬也在看涨,虽然问题层出不穷,可总的来看,电影业还算是一个收入比较体面的行业,真正能够进到这个行业中,日子不会比工薪阶层差。

  就目下的文化产业格局而言,有些电影已经变得越来越像广告,票房在其营收中所占比例已经越来越小,很多电影在上映前靠植入广告差不多就收回成本了,对很多综合性企业集团来说,投资拍摄电影更是基于通盘的考虑,根本不指望票房。

  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中,电影所占的份额寥寥无几;在传播格局里,电视和新媒体的风行也早就盖过了电影。米高梅都闹破产了,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娱乐方式也会日益多元、互动,电影会一直存在,这就像话剧一直存在着一样,但其重要性将会大打折扣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东方早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


资讯评论

投影幕
网媒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