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制造是什么模样?如果要说提到中国,全球人民都知道的标签,答案一定是:Made in China。截止到2022年,中国制造业已经连续13年居于世界前位,从毛绒玩偶、打火机、自行车,到光伏设备、5G通讯设备、中国高铁、激光电视、高端医疗装备等。
近日,由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联合制作的《中国制造新模样》微视频上线,见证中国制造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在各行各业评选出了品牌代表,用一幅幅技术侧写凑出了“新面貌”的拼图。首批名单中,国产大飞机、中国高铁、激光电视等18个产业典型入选。
其中,海信推出的全新8K激光电视凭借革命级的创新,成为首批《中国制造新模样》代表性产品,也是电视行业唯一入选企业,彰显了中国制造新模样的澎湃活力。让我们先来一起看看属于它的中国制造故事。
「激光显示」技术,被称为第四代显示技术(*前三代分别是——黑白显示、彩色显示和数字显示)。它用激光作为光源来实现图像显示,光线经屏幕反射后进入人眼,与人眼观看自然万物的原理一致;相比传统电视主动发光,画面更加柔和自然,更加护眼。而且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就是——色域高,达到行业色域110% BT.2020,色彩表现力是传统电视的2-3倍。同时,它还寿命长、能耗低(*相比传统电视节能50%以上),是电视类产品中一大环保的技术解决方案。
而且除了家庭娱乐,会议、教育、工程、车载、航空、VR虚拟现实等等领域,也都是它的「舒适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激光显示技术的发展。早在2012年就发布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针对我国激光显示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年产值达100亿元。最新的十四五规划里,激光显示也被列入其中,作为现阶段显示行业“换道超车”和中国制造高端化的关键布局。
不过,激光显示产业要发展,并不简单,堪称是一个技术“无人区”。专业精密的光学仪器,其元器件——激光光源、光学镜片、处理芯片等等,每一种研发都困难重重,国内产业链在发展初期也相对“弱小”落后,很难为终端厂商提供跟得上的支持。
在国内企业中,海信算是较早入局激光显示产业的一批厂商。2007年,液晶电视刚开始逐渐替代CRT电视的时候,海信就已经开始进行激光显示技术的储备了。在当时的他们看来,这是一直落后于日、韩显示企业的中国显示厂商们一次“换道超车”的时机,在当时,日、韩、美虽然有一定的激光显示技术布局,但还没有产生明显的领先优势。中国显示企业有机会取得先发优势——海信有判断、也有“野心”去完成这件事、成为中国激光显示领域的先行者。
2007年,海信刚刚进入这片未知的蓝海。激光显示技术,也刚刚从“专属精密仪器”转向“普通家用消费品”,摆在所有入局者面前的都是一片空白。激光电视该是个什么样的东西,该有哪些元器件组成,光路该怎么设计……全都是未知数,技术路线没得可参考,是好事,也是让人头疼的难题。
当时的研发小组做了无数次反复试验,终于锁定了“超短焦”这个概念,用了4年多的试错,才找到了现在这个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抗光屏幕的的技术路线。在他们之前,市面上的激光显示产品用的基本都是长焦镜头、一次成像,原因也很简单,虽然距离远、但是光路设计、后期维护都简单。换成超短焦,传输距离近了、亮度损失小了,但是光学系统的设计要求就高了,对透镜加工的精密程度要求也更高了。可以说,从选定这个路线开始,海信“不畏难”的技术气质就出来了。
2012年,在科技界盛会——美国CES上,海信展出了一台DLP混合光源激光电视技术原型机,虽然还是一个雏形,但已经呈现出领先苗头。因为类似的产品,韩国显示巨头——LG一年之后才正式展出。2014年9月,海信推出全新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实现了他们在激光显示领域从0到1的突破,打破了国外显示企业的“垄断”地位。2016年7月,海信发布全新超短焦4K激光电视,再次站在了激光显示领域的顶峰。
对于消费者来说,激光显示设备从此不再是一个必须要在头顶悬挂安装、在暗室熄灯观看的设备了,更大屏的观影体验从此有了“最优解”。
这是成就,同时也是压力和挑战。在不断精进、优化4K激光显示方案的同时,下一步棋,该下在哪里,成了新的问题。毕竟在技术领域,不进则退的乌云始终据于空中。
2020年,海信选择好了新的方向——挑战8K。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全球的高端影院都才刚刚开始普及4K,8K激光还是一片技术无人区。和此前的研发经历很相似,又要从头做起。
8K激光电视,从头做起的难度在核心的三大件——芯片、镜头和激光光源上,三者各有各的难。先说芯片,8K 显示的清晰度, 是4K 显示的 4 倍,但图像处理的复杂程度远超 4 倍,具备这样显示处理能力的芯片,市面上没有现成的,海信牵头立项开发、深入参与到芯片的定制当中,不断地评估方案、测试产品,最终共同打造出了可用的芯片。
但光有芯片还不够,还得有一颗全新的镜头,8K激光电视需要的这颗超短焦镜头,堪称整个民用领域难度较高的一颗镜头。
比我们日常能用到的手机摄像头、监控镜头和单反相机镜头都要难做得多。一般相机镜头是6P、8P,也就是由6-8片镜片组成,高端的单反相机镜头镜片大概一共13片左右,而这个镜头足有20片镜片。
由于海信用的是非球面的微米级精度的镜头,还不能通过几何打磨加工,得高温加工,整体制造难度相比普通镜头也要高不少。
为了更好地实现 8K 级别的分辨率显示,海信与合作伙伴用了将近两年的开发时间,做出了基于波速混合材质的折反光学系统架构镜头,解决了镜头的制造困难。但这还不够,光源也得更新,而且还得大更新——做到支持8K、支持120英寸的8K,这又是一次漫长的共同开发的定制过程。
整个8K激光电视开发的过程中,工程师们都是没有先例可借鉴,从信号怎么解码到显示怎么驱动,都要从头做起,一点一点调试。
三年间,每次有重要的展会,内部对成果能否对外展示的期待,外界对8K激光电视能不能做出来的好奇与质疑,掺杂着日常的压力和迷茫,不断地推动着整个研发团队向前挺进。
硬件备齐后,日子在工程师日常枯燥的反复调试中流逝,直到22年10月的一天,一个参数的改变, 8K激光电视屏幕被点亮。
到2023年,海信正式对外发布了这台全新8K激光电视。这台激光电视,搭载海信自研数字激光引擎、拥有行业最高色域,实现了纳米级控光、微秒级调光,呈现出了人眼级的真实画质。再一次、再一次、又再一次,海信成为了中国激光显示行业的领头探路者,为消费者提前带去了影院级的极致观影体验。
深耕激光显示技术17年,海信从实现“零的突破”开始,一步步完成了从单色到三色、从2K到8K的技术突破,攻克了多项技术“无人区”,实现了激光电视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
而这也意味着,中国显示产业成功“换道超车”,在激光显示技术领域占据国际领先优势。截至2023年9月30日,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超2300项。在技术领跑的同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创新,中国企业也实现了激光显示的市场领跑。
根据Omdia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海信激光电视全球出货量市场占有率达41.8%,蝉联全球第一。而且还频频“出圈”海外,成了中国制造出海的一张新名片,接连亮相哈佛中国论坛、联合国中文日等全球性活动。
领跑的背后,除了合作与创新,海信对用户痛点的关心和观察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洞察到传统超大屏电视入户难的痛点后,海信就将“可折叠”技术应用到了大屏电视上,正式发布了全新可折叠激光电视。从入户、调试到安装,仅需40分钟便可轻松搭建“IMAX家庭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