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拉着3D的手 且喜且忧都得往前走

电影拉着3D的手 且喜且忧都得往前走

中国投影网投影资讯 来源:光明日报 2012-2-24 9:38:12 编辑:木铎 [ ]
前言: 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3D电影都曾因为内容单薄,在经历过短暂的辉煌后迅速没落。如今的3D电影依然没有摆脱这样的怪圈,即便是十年磨一剑的《阿凡达》也在很大程度上倚重于技术上的奢华铺排。电影《阿凡达》采用了新一代“立体摄影机”、“表情捕捉技术”以及“虚拟摄影机”等多项前人没有使用过的最前沿的3D影像技术,才获得了影片大到场景小到细节的完美无憾。
 
  3D技术对电影的挑战 

3D电影利用“偏光原理”制造出立体影像,给观众不同于二维平面的观影感受。这一影像形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爱情的力量》问世,但早期的3D电影都是以展示立体效果为主,片中常以指向观众的枪、扔向观众的物体为噱头。3D电影的出现源于技术,那么,3D电影在技术上逐渐走向成熟之后又将会面临哪些挑战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教授孙振虎认为,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3D电影都曾因为内容单薄,在经历过短暂的辉煌后迅速没落。如今的3D电影依然没有摆脱这样的怪圈,即便是十年磨一剑的《阿凡达》也在很大程度上倚重于技术上的奢华铺排。电影《阿凡达》采用了新一代“立体摄影机”、“表情捕捉技术”以及“虚拟摄影机”等多项前人没有使用过的最前沿的3D影像技术,才获得了影片大到场景小到细节的完美无憾。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阿凡达》在内容架构上并没有困守“唯技术流”的樊篱,而是遵从了电影“内容为王”的法则,在将恢宏的影像特技和细腻的人物表演有机结合的同时,也赋予了影片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环保意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真爱永存的永恒主题,这才是该片能在全球取得重大成功的根本原因。

电影拉着3D的手 且喜且忧都得往前走
配戴3D眼镜的观众



  事实上,3D电影在拍摄中比2D电影所受到的限制要多得多,这也是许多导演在拍摄3D电影时常备感无奈的原因。3D电影《龙门飞甲》的导演徐克讲述他拍摄3D电影时的经历说:“3D摄影机特别大,放在小空间里,景观很受制,讲故事的方式也会被迫改变。”
 
  围绕3D技术的争议 

  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等11项提名的3D电影大片《雨果》的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是第一次尝试3D技术。马丁·斯科塞斯从来都不是技术流的导演,直到2009年《阿凡达》的诞生,他才开始真正考虑拍3D片,“卡梅隆选择了最棒的方式,让一切看起来都非常完美,我想我也该亲自挑战一番了。”而就是这第一次的挑战,马丁·斯科塞斯便爱上了3D技术,他甚至断言,“3D可以用于任何电影类型,而不仅仅是科幻或者魔幻题材。”

  不过,在好莱坞热捧3D技术的同时,欧洲电影人却貌似对3D不太感兴趣。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国际传播教授陈卫星分析说:“欧洲一向秉承人文传统创作电影,而美国更多的是追求电影创作的商业价值,这是两者之间的区别。欧洲人在电影科技创新方面没有美国投入大,虽然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也曾监制过3D动画片《亚瑟》,但由于欧洲电影工业追求人文情怀,所以不论是导演还是观众都推崇真人影片,《亚瑟》的影响有限。欧洲电影的制作成本也远远低于美国,欧洲人的传统人文思想认为,电影没有必要非得利用3D技术。总之,欧洲电影工业不那么迷信科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若有任何疑问,请与本文作者联系。


资讯评论

投影
网媒聚焦